c7电子娱乐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

[中新集团]“记得住乡愁”的现代产业园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4日

      江南春早,桃红柳翠,蛙鸣池塘,草长莺飞。阳春三月,从江苏苏州到安徽滁州,从苏州工业园区到苏滁现代产业园,记者仿佛穿越了时空,耳闻目睹了两代园区在理念上的移植和实践中的演进。
       两个3000万元的规划
      “规划提升,产业提升,一定会带来土地价值的提升。”3月24日,中新集团总裁赵志松对记者说,规划是园区建设的灵魂、法律和依据,一经确定,绝不能随意变动。
      据介绍,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主体,中新集团成立于1994年,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协议组建的合资企业。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集团承担规划、建设和招商的第一个“作品”,行政区划面积2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6.2万。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国的一个标杆,以占全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约15%的经济总量。2013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0亿元。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展厅里,中新集团业务拓展处处长蔡张理指着两张并排的图片告诉记者,它们是从同一个角度拍摄的,前后相隔20年。其中的黑白图片是当年以开发前的景观为基础合成的园区规划设计效果图,而彩色图片则是不久前拍摄的实景照片。蔡张理说,从这两张图片里,可以看到规划的力量。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几乎完全是按照当年的规划要求开发建设的,街道、房屋、桥梁、湖景甚至园区建筑物的高度和方位,包括去年在网上红极一时的苏州地标建筑“东方之门”,都无一突破规划约束。

 

 

      对此,蔡张理自豪地说,很多地方往往是效果图比实景漂亮,但在这里,却刚好相反。
      “当年苏州工业园区光做规划就用了3000万元,要知道那时可是1994年。”蔡张理说。记者查阅资料得知,20世纪90年代,100元能买21斤猪肉,或者300来斤大米。而今100元则只能购买9斤猪肉,或者40来斤大米。“今天看来,这3000万元花得很值。”蔡张理告诉记者,苏州工业园区建成至今,除非因管线升级改造而不得不作一些局部开挖,其他地方未曾动过一栋房子、一条路面甚至一块砖头,光这方面避免的浪费和额外开支就不只这个数。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曾说:“苏州工业园区只是一个开始。这种合作不仅是与苏州的合作,未来,也要在中国更多的地方以及更广阔的领域积极复制与发扬。”这一预言正在成为现实。赵志松和蔡张理都建议记者到滁州去看看他们的升级产品——苏滁现代产业园。
 

      第二天,在乘坐高铁疾驰1个多小时后,记者来到了位于安徽滁州的苏滁现代产业园。不知是否巧合,中新集团总裁助理、中新苏滁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唐研哲告诉记者,他们在规划上花费的资金恰恰也是3000多万元。“对许多地方而言,这是一笔令人瞠目的开支,但我们认为,真正好的规划值这个价。”唐研哲说,这体现了开发设计者的思路。
       推掉的5亿元投资项目
      苏滁现代产业园,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合作共建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安徽省参与长三角互利合作、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升皖江示范区建设水平的最新成果。
      滁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陈贵伦向记者介绍,园区由中新集团和滁州市政府合作共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和IT等新兴产业,计划用8~10年时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亿元~1000亿元,未来总人口达25万。“我们要建设一个‘城乡统筹、产城一体、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低碳新城,把它打造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升级版、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典范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安徽样板。”
      “我们讲究以科学规划引领园区建设,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陈贵伦告诉记者,园区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最宽的道路只有双向六车道,但兼顾长远发展,地下管线布局全部按八车道设计,若道路需要拓宽,只需对中央隔离带和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带进行改造即可,既保留了发展空间,又节约了土地和成本。
      记者发现,这一做法与苏州工业园区一脉相承。尽管规划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在规划的严谨、细致和前瞻性方面,苏滁现代产业园与苏州工业园区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难怪中新集团的高管们都一致认为,规划内容虽无法完全复制和标准化,但规划理念完全可以复制、移植。“我们的做法是多规合一,规划管控。”赵志松说,苏滁现代产业园把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和景观设计等一系列规划都有机整合在一起,仅编制道路、供水等专项规划就多达22项,规划方案九易其稿,“绝不能触碰任何红线”。
      据了解,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苏滁现代产业园将投资建设10万平方米高层蓝白领公寓,园区所有企业员工统一入住,厂区内不再规划建设宿舍楼。苏滁现代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邢高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他说,有一个投资约5亿元的外资项目提出,落地条件是在厂区内建宿舍,但是,国土资源部门坚决反对随意修改规划和改变土地用途,管委会坚持了这一原则,最后,该企业只好转到其他园区投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陈贵伦的证实。
      “现在,园区已签约33个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投资的6个,”邢高说,没有一家企业占地超过300亩,占地两百多亩的也仅有3家,60%都在100亩以内。
       园区里的老树昏鸦
      “以前,苏州工业园区要动规划,若不经过新加坡方面,是不行的,”唐研哲告诉记者,现在的苏滁现代产业园要动规划,不通过中新集团的同意,也是不允许的,“因为要保证规划的严肃性”。不过,严肃并不意味着枯燥无趣。
      唐研哲带着记者在建设中的苏滁现代产业园中转悠。每到一处,他都要兴致勃勃地介绍一番:这是一棵原地保留的古银杏树,已有500年树龄,将就地建个开放式的小公园;这是一条行洪渠,他们保留了其弯曲蛇行的走势,让园区景观更耐看、多变;这是一段裁弯取直的河道,河堤并不采用惯常的水泥固化表面,而是用铁笼装上大石夯底,上培黄土为堤,等到来年飞鸟衔来或者人工撒上草籽,这里便将是绿茵茵的一片……
      最令记者称奇的是,在园区的一个角落,他们竟然保留了一丛老树,上边还悬着一个鸦巢,在建设工地上显得如此特别。“领导要求的是保留几百年的古树,这丛树虽然没那么古老,但也很有特色,又在园区一角不影响规划,我们就把它留了下来。”唐研哲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他们也希望用这种方式留住一些美好元素,以便将来当地百姓回到园区时,还能回忆起当年的景象。
      说到老百姓,该如何保障失地农民权益?陈贵伦介绍说,园区自建设以来先后征迁三期房屋46万平方米,建设高标准安置房64万平方米,已经完成34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30万平方米在建。在安置房中高标准配建幼儿园、具备14项服务功能的邻里中心。在维护农民权益方面,严格执行土地征收补偿政策,通过农民一卡通确保直接将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发放到农民手中,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同时,统一组织开展拆迁范围内土地的流转工作,以村为单位公开招标,将流转土地承包给种粮大户进行耕种,保证农民收入不减少。此外,还帮助失地农民在园区内解决再就业问题。
      “我们现在还开始探索土地股份制,让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保证他们的长远生活和收益有保障。”邢高说。

来源为:“中国国土资源报网”